English

艾尔弗雷德·卡津扎根故土

1999-01-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艾尔弗雷德·卡津(AlfredKazin)仍然兴致勃勃地看书,仍然与前来医院探望的朋友热烈讨论文学问题,甚至仍然构想着新的写作计划。卡津曾写过《一个城市的漫步者》,是他所热爱的城市——纽约的敏锐观察者,但长期的前列腺癌使他卧病残阳,气力衰竭。他再也没有办法到纽约的大街小巷悠游漫步了,幸而还有遐想,他变得更加好奇,像一个孩子。然而到了1998年6月5日卡津83岁生日那天,他的这种遐想和好奇也不得不结束了,睡眠女神爬上了他的额头,卡津就此永远沉默。卡津的这种沉默,我们不久就会深深感到。

作为一个文化历史学家、评论家,卡津一生得到了大多数美国学者所梦寐以求的东西:他不仅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士,而且获得了好几项终身成就奖(包括著名的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托拉斯的文学批评终身成就奖、国家图书评论终身成就奖、牛顿·阿尔文纪念基金终身成就奖),更为重要的是,写作生涯长达60多年的卡津通过自己的评论、随笔、《扎根故土》(OnNativeGrounds,一译《论本土背景》)等十几本专著,深刻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思想家和文学、文化的研究者。

卡津1915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父亲是个房屋装饰师,母亲是个裁缝。双亲都是俄国犹太移民。卡津在经济大萧条时代入学纽约市立大学。1934年,他开始给《纽约时报书评》、《新共和》等报刊写东西,大学毕业后更以写书评为生。

卡津的确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当其他人对欧洲的思想文化感兴趣的时候,卡津却钟情于美国本土文化。1942年,27岁的卡津写出了其成名作《扎根故土》,论述19世纪后期至二次大战开始时的美国文学与社会。在这本具有“深远的洞察力”的书中,卡津最为着力的是对美国现代文学中自然主义传统和现实主义思潮的梳理。虽然其时现代主义正在蓬勃发展,但是,卡津敏锐地看到,一战后欧洲出现的现实主义复兴迅速波及美国,已经在卡津所称的美国“故土”(NativeGrounds)上扎根。1946年,德国人埃利希·奥尔巴赫(ErichAuerbach)在柏林出版文学批评名著《模仿——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一书,1953年,该书在美国出版。从某种意义上讲,卡津、奥尔巴赫以及“美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良心”莱昂内尔·特里林等人的著作,是美国40、50年代现实主义思想复兴的强大理论基础,对这一创作潮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接下去的半个世纪中,卡津一发不可收,写下了大量的文学史、文学和文化评论、哲学研究著作。卡津的著作数十年来一直有着广泛的读者。那么,是什么东西令人们乐于驻足于卡津所耕耘的文字园田?卡津在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的同事、英文教授莫里斯·迪克斯坦解释说,卡津的批评迥异于他人之处的,是其“对文学中的人更甚于对技巧或语言感兴趣”,在卡津的著作中存在着一种“惊人的、爆发性的生命力”。的确,卡津的文学批评有一种强烈的抒情风格,可以说,他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实际上,在去世前一个月,卡津还在《新共和》上发表诗作《河流的早晨》。

卡津是最早积极评价美国黑人文学的评论家之一。虽然在《扎根故土》之《自然主义的复苏》一节中,卡津提到黑人作家、《土生子》的作者理查德·赖特的地方只有寥寥数处,但是他使用了热情洋溢的赞语,例如把赖特称为“黑种人的使徒”。鉴于《扎根故土》在美国评论史上的崇高地位,故而在把赖特视为美国黑人文学的真正先驱方面,卡津的评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在其60多年的评论生涯中,卡津始终关注着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1997年,82岁高龄的卡津完成了《上帝和美国作家》的大著。1998年1月14日,在就此书以及宗教和写作的关系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著名编辑戴维·格尔根的采访时,卡津谈到了他对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宗教色彩的看法。格尔根问:“从你在这本书中论述的20世纪作家来看,上帝似乎在他们的笔下消退了,那么在最近的作家之中,例如一大批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们,你有没有找到上帝和宗教重新变得重要起来的证据呢?”卡津回答说:“没有,我没有。莫里森非常令人感动地提醒人们(我在书中作了引用),有一个上帝能够最终宽恕他,安慰他,给他自由,这种感情,是一个黑奴所拥有的唯一的东西。并且,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假如黑奴不为上帝所爱,谁还会爱他们呢?这就是托妮·莫里森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凡此种种,显示了卡津对黑人作家和文学的深切理解。这可能也和卡津本人是犹太移民的后代不无关系,他在《纽约的犹太人》(1978)中说:“犹太人是我的无意识。”但对卡津来说,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美国却更为真实,只有美国才是自己扎根的故土。流着奶与蜜的迦南地,不过是遥远的种族记忆而已。卡津去世前遗言,不以传统犹太仪式举行葬礼,尽管他经常念颂犹太教的珈底什赞美诗。

在卡津“作为观念的美国”的土地上居住的人们之中,有爱默生,有艾米莉·狄金森,有威廉·詹姆斯。卡津认为他们是美国文学的核心。在他看来,扎根故土,才能扎根于国人的记忆,不管是白人、黑人,抑或是犹太人。爱默生是这么做的,艾尔弗雷德·卡津也是这么做的。(蒋洪生)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艾尔弗雷德·卡津(AlfredKazin)仍然兴致勃勃地看书,仍然与前来医院探望的朋友热烈讨论文学问题,甚至仍然构想着新的写作计划。卡津曾写过《一个城市的漫步者》,是他所热爱的城市——纽约的敏锐观察者,但长期的前列腺癌使他卧病残阳,气力衰竭。他再也没有办法到纽约的大街小巷悠游漫步了,幸而还有遐想,他变得更加好奇,像一个孩子。然而到了1998年6月5日卡津83岁生日那天,他的这种遐想和好奇也不得不结束了,睡眠女神爬上了他的额头,卡津就此永远沉默。卡津的这种沉默,我们不久就会深深感到。

作为一个文化历史学家、评论家,卡津一生得到了大多数美国学者所梦寐以求的东西:他不仅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士,而且获得了好几项终身成就奖(包括著名的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托拉斯的文学批评终身成就奖、国家图书评论终身成就奖、牛顿·阿尔文纪念基金终身成就奖),更为重要的是,写作生涯长达60多年的卡津通过自己的评论、随笔、《扎根故土》(OnNativeGrounds,一译《论本土背景》)等十几本专著,深刻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思想家和文学、文化的研究者。

卡津1915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父亲是个房屋装饰师,母亲是个裁缝。双亲都是俄国犹太移民。卡津在经济大萧条时代入学纽约市立大学。1934年,他开始给《纽约时报书评》、《新共和》等报刊写东西,大学毕业后更以写书评为生。

卡津的确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当其他人对欧洲的思想文化感兴趣的时候,卡津却钟情于美国本土文化。1942年,27岁的卡津写出了其成名作《扎根故土》,论述19世纪后期至二次大战开始时的美国文学与社会。在这本具有“深远的洞察力”的书中,卡津最为着力的是对美国现代文学中自然主义传统和现实主义思潮的梳理。虽然其时现代主义正在蓬勃发展,但是,卡津敏锐地看到,一战后欧洲出现的现实主义复兴迅速波及美国,已经在卡津所称的美国“故土”(NativeGrounds)上扎根。1946年,德国人埃利希·奥尔巴赫(ErichAuerbach)在柏林出版文学批评名著《模仿——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一书,1953年,该书在美国出版。从某种意义上讲,卡津、奥尔巴赫以及“美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良心”莱昂内尔·特里林等人的著作,是美国40、50年代现实主义思想复兴的强大理论基础,对这一创作潮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接下去的半个世纪中,卡津一发不可收,写下了大量的文学史、文学和文化评论、哲学研究著作。卡津的著作数十年来一直有着广泛的读者。那么,是什么东西令人们乐于驻足于卡津所耕耘的文字园田?卡津在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的同事、英文教授莫里斯·迪克斯坦解释说,卡津的批评迥异于他人之处的,是其“对文学中的人更甚于对技巧或语言感兴趣”,在卡津的著作中存在着一种“惊人的、爆发性的生命力”。的确,卡津的文学批评有一种强烈的抒情风格,可以说,他本质上是一个诗人。实际上,在去世前一个月,卡津还在《新共和》上发表诗作《河流的早晨》。

卡津是最早积极评价美国黑人文学的评论家之一。虽然在《扎根故土》之《自然主义的复苏》一节中,卡津提到黑人作家、《土生子》的作者理查德·赖特的地方只有寥寥数处,但是他使用了热情洋溢的赞语,例如把赖特称为“黑种人的使徒”。鉴于《扎根故土》在美国评论史上的崇高地位,故而在把赖特视为美国黑人文学的真正先驱方面,卡津的评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在其60多年的评论生涯中,卡津始终关注着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1997年,82岁高龄的卡津完成了《上帝和美国作家》的大著。1998年1月14日,在就此书以及宗教和写作的关系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著名编辑戴维·格尔根的采访时,卡津谈到了他对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宗教色彩的看法。格尔根问:“从你在这本书中论述的20世纪作家来看,上帝似乎在他们的笔下消退了,那么在最近的作家之中,例如一大批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们,你有没有找到上帝和宗教重新变得重要起来的证据呢?”卡津回答说:“没有,我没有。莫里森非常令人感动地提醒人们(我在书中作了引用),有一个上帝能够最终宽恕他,安慰他,给他自由,这种感情,是一个黑奴所拥有的唯一的东西。并且,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假如黑奴不为上帝所爱,谁还会爱他们呢?这就是托妮·莫里森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凡此种种,显示了卡津对黑人作家和文学的深切理解。这可能也和卡津本人是犹太移民的后代不无关系,他在《纽约的犹太人》(1978)中说:“犹太人是我的无意识。”但对卡津来说,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美国却更为真实,只有美国才是自己扎根的故土。流着奶与蜜的迦南地,不过是遥远的种族记忆而已。卡津去世前遗言,不以传统犹太仪式举行葬礼,尽管他经常念颂犹太教的珈底什赞美诗。

在卡津“作为观念的美国”的土地上居住的人们之中,有爱默生,有艾米莉·狄金森,有威廉·詹姆斯。卡津认为他们是美国文学的核心。在他看来,扎根故土,才能扎根于国人的记忆,不管是白人、黑人,抑或是犹太人。爱默生是这么做的,艾尔弗雷德·卡津也是这么做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